倪卫海课题组对于痕量检测手性J-聚集体的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

近日, 倪卫海课题组对于痕量检测手性J-聚集体的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该成果研究成果以苏州大学物理学院硕士生林星月为第一作者、以苏州大学物理学院江苏省薄膜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单位Trace Detection of Chiral J-aggregated Molecules Adsorbed on Single Au Nanorods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Nanoscale》上(影响因子8.307)。

分子的手性可以用光学方法定量检测,称为光学活性。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是电子的集体振动,和手性分子相互作用,可以增强手性分子的光学活性。这种相互作用能够使手性特性转移到金属纳米颗粒上,从而通过共振耦合的机制被放大。

在这项工作中,倪卫海教授课题组开创了一种将强耦合放大机理与单颗粒CDS光谱相结合的方法,检测了由TDBC吸附在金纳米棒表面形成的Au@TDBC杂化纳米棒的光学活性。利用这种方法,证明了在单个金纳米棒上吸附的J-聚集体的手性可以被识别,实现了痕量检测。发现贵金属纳米晶的等离激元可以显著地将手性分子的光学活性放大到可检测的水平,在单个等离激元纳米颗粒上的检测极限低至104个分子,对比商用CD光谱仪检测极限为1012个分子,有效放大倍数达到108

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9/D3NR01147J


返回原图
/